乾隆墓挖出一件“神级草书”,全卷一字未损,这才是古人草书的标准写法!
发布日期:2025-10-08 16:35 点击次数:172乾隆被誉为“史上最牛收藏家”,他这一生见过无数的书画珍宝,能入他法眼者不多。有人认为,他最喜爱的三件书法是《快雪时晴帖》《中秋帖》和《伯远帖》,并称“三希”。不过与它们相比,有一件草书才是他真正的“心头宝”,连死后都要求它作为陪葬品,它就是黄衍相的《草书秋兴八首》。
图片
黄衍相,生卒年不详,生活于明末清初,字六冶,祖籍福建,寄寓云南永平,他曾因才华被明崇祯聘为内阁典籍,顺治也曾延揽他入朝为官,但他对官位无甚兴趣,而是专精于书画。黄衍相家藏海量的古人真迹,朝夕展玩临摹,尽得晋唐宋元明历代名家草法,时人称“虽董香光、王觉斯,草体不为其右”,也就是说董其昌、王铎的草书也不如他。黄衍相传世作品稀少,《草书杜甫秋兴八首》是其一生的“扛鼎之作”,写于晚年,此时已达到“人书俱老”的境界。
图片
乾隆在得到这幅字后,爱不释手,不像对待其他宝贝那样,他舍不得题跋,只钤上数枚印章,并嘱咐死后将它一起买入陵墓。上世纪20年代,孙殿英炸开清东陵,此作由此重见天日,万幸的是它没有遭受毁坏,全卷完完整整、一直未缺。
图片
对于学草书的朋友而言,黄衍相的字既合法度,又适合初学者上手,相较于二王、张旭、怀素的法帖,《秋兴八首》字数多、笔路清晰且为墨品真迹,值得毕生临摹学习。启功盛赞:“黄衍相书妙合古法、格入六朝,识者奉之为圭臬。”
图片
《秋兴八首》为纸本册页,总计十五开、三十幅,全幅纵33.8厘米、横43厘米,单幅纵24.3厘米,横15.7厘米,全文500余字,字迹大小不一,在3至8厘米之间,洋洋洒洒、痛快淋漓,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。
图片
此作中锋为骨,兼融刚柔,起笔多露锋切入却无尖刻之态,中锋行笔,笔画圆劲如“折钗股”,提按变化细腻,竖画瘦劲中含弹性,转折处突破董其昌单一圆转,融入黄庭坚、祝允明式的方折顿挫,既保圆融又增爽利,收笔或轻顿回锋或顺势出锋,牵丝形成呼应,气脉连贯。这种笔法处理,既规避了晚明狂草的一味纵放,又弥补了帖学的柔媚之弊。
图片
结字欹正相生,字内空间对比鲜明,中宫收紧,外围笔画舒展。墨色自然由浓转淡,无刻意涨墨,淡墨处笔画仍清晰可辨,浓墨处不显板滞,润而不漫、枯而不燥。近现代书法学者沙孟海称赞此作“为晚明狂草向清初帖学过渡的关键作品,于'放’中求'收’,足见当时书风转型之迹”。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